在线美工 莫言用戏曲体裁重写《红高粱》 用舞台和旋律讲述小说未尽的故事
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05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在线美工 莫言用戏曲体裁重写《红高粱》 用舞台和旋律讲述小说未尽的故事

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孙沁怡在线美工

2019年,获诺奖后的莫言曾在莎翁塑像前立下志愿,要用后半生完成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型。2023年,剧作单行本《鳄鱼》的出版和上演,见证了莫言转型的重要节点。自此,莫言的文学创作开始更多地向戏剧倾斜,一个从“小说家”转型而来的“剧作家莫言”逐渐走入大众视野。

2024年7月,继《鳄鱼》《我们的荆轲》《霸王别姬》之后,莫言的另外两篇戏剧之作《锦衣》与《酒香》由浙江文艺出版社·KEY-可以文化推出。其中,《锦衣》是莫言荣获“诺奖”后蛰伏五年,于2017年在刊物上正式发表的第一部作品,标志着莫言创作转型的开端,此次是首次推出单行本。《酒香》收录《高粱酒》《檀香刑》两部剧作,是莫言时隔三十年据其同名经典小说重新创作而来。

《锦衣》

《锦衣》

诺奖之后首个作品在线美工,首个原创戏曲剧本

2012年,获得诺奖的莫言,在全世界聚光灯的照射下,文学创作似乎进入了一段“静默期”。直到2017年,蛰伏五年的莫言以一部原创戏曲剧本《锦衣》回归(首发于《人民文学》2017年第9期),这也标志着他文学创作重要转型的开端。

在众多戏剧形式中,莫言对“戏曲”情有独钟。他曾坦言:“我是看着戏长大的……戏曲创作始终是我的梦想。”戏曲在莫言的小说中曾多有表现,比如他曾将山东茂腔这一地方戏曲元素巧妙融入《檀香刑》中。《锦衣》则是莫言首次以戏曲作为完全的载体展开创作。

《锦衣》中“公鸡化人”这一情节的灵感,源于小时候母亲给莫言讲的一个民间传奇故事。历经数十年,从幼时听母亲讲故事到单行本正式出版,《锦衣》可说是莫言回归初心的圆梦之书,见证了他一路从听故事的孩子成为“讲故事的人”。

《酒香》

读着读着就忍不住跟着唱起来

在线设计师

《酒香》收录《高粱酒》和《檀香刑》两部戏曲剧本。《高粱酒》以莫言最负盛名的“红高粱”故事为底本,以通俗晓畅的戏曲语言为载体,详情页设计创造性地重写了属于“我爷爷”和“我奶奶”的悲情年代。在“红高粱”故事首次发表三十年后的今天,莫言选择用舞台、追光和韵律,重新讲述那些小说未尽的故事。在《高粱酒》中,新颖的人物设计和剧情走向令“红高粱”的故事焕发出全新生机,那些在原作中如影子一般的小人物,如刘罗汉、单扁郎,在新版本中一跃成为有个性、有悲喜的耀眼主角。《人民文学》评价称:“新的人物设置和故事以及新的呈现方式,让我们从语感韵律开始贴近了红高粱所种植、生长的土地、人间。”

《檀香刑》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。这次出版的戏曲剧本《檀香刑》则是莫言与李云涛合作,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戏曲剧本。该作品将国宝级非遗“山东茂腔”、“山东琴书”和歌剧艺术熔于一炉,展现出高度的语言魅力。

时隔数十年,为什么要重写自己的经典小说?用莫言的话说:虽有众多的改编版本在前,但关于这些经典故事,他仍希望能亲自解决一些问题。

莫言说,这两本新书是自己“读着读着就忍不住跟着唱起来”。如果说,笔名“莫言”最初是一种“少说话”的自我告诫,那这两部“唱”着写出来的新书,就是莫言出道几十年,以高度凝练、富含节奏韵律的语言艺术,重回创作的初心与起点——依韵律写作,用耳朵阅读,向民间戏曲艺术致敬。出版方介绍说,随着《锦衣》《酒香》两部新书上市,相关戏剧作品的编排、演出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。

(出版社供图)在线美工

发布于:四川省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

栏目分类



Powered by 杭州temu建模渲染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23-2024 鄂ICP备2023020028号-1 武汉承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